熱門關(guān)注
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(guān)元穴 風(fēng)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
人體穴位網(wǎng)
  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:首頁 > 人體穴位圖 > 艾灸療法

溫灸的發(fā)展和作用及常用養(yǎng)生灸穴位

時間:2012-06-22 11:31:52   來源:人體穴位網(wǎng)  作者:tipstogelterpercaya.com

【足三里】
1、取穴:在膝眼下三寸,脛骨外廉處是穴。
2、效能:理脾胃,調(diào)中氣,升清降濁,通腸消滯,疏風(fēng)化濕,扶正培元,祛病防病等。
3、主治:《甲乙經(jīng)》:五臟六腑之脹,皆取三里。三里者脹之要穴也。水腹脹,皮腫,三里主之。
華陀:三里主五勞七傷贏瘦,七傷虛乏之疾,胸中淤血,乳癰。
《千金翼方》:主腹中寒,脹滿腸中雷鳴,氣上沖胸,喘不能久立。腹痛,胸腹中淤血,小腹脹,皮腫,陰氣不足,小腹堅。傷寒熱不已,熱病汗不出,喜嘔口苦,壯熱,身反折,口噤,頤腫痛不能回視,喜悲,口辟,乳腫,喉癖不能言,胃氣不足,久泄痢,食不化,肋下支滿,膝痿寒熱,消谷善饑,腹熱身煩,煩言,乳癰,喜噫,惡聞食臭,狂歌妄笑,惡怒大罵,霍亂,遺尿,失氣陽厥,凄凄惡寒,頭眩,小便不利,腳氣。
《大成》:未中風(fēng)時,一兩個月前或三四個月前,不時足脛發(fā)痿重麻,良久方解,此將中風(fēng)之候也,便宜急灸足三里,絕骨四處各3壯。
《灸法口訣指南》:膈癥,便血,上火,凡灸過上部者,須少灸此處以減火氣。此外,凡灸四華膏肓,百會等上部穴位時,尤須灸此。又人過40歲以后,陰氣漸衰,火氣易上沖,常灸此穴3-5壯可防上逆。
《勝玉歌》:兩膝無端腫如斗,膝眼三里艾當(dāng)灸。
《行針指要歌》:或針痰,先針中脘,三里間。
《醫(yī)說》:若要定,三里莫要干。(不斷地灸三里,總有膿水流出。)患風(fēng)痰人,宜灸三里者,五臟六腑之溝渠也。常欲宣通,即無風(fēng)疾。
《中醫(yī)針科綱要》:百病莫忘足三里,誠為治病壯身第一要穴。足三里為胃之樞紐,刺之可壯人身之元陽,補臟腑虧損。凡寒氣積聚之腫脹癥瘕得溫之、化之。濕濁之腫脹燥之,消之,導(dǎo)痰消滯,升清降濁,補中升陽,無所不能。
《真髓》:鼻塞,鼻管干燥,愈頭痛。
《太乙神針臨癥錄》:足三里為土中之土,土能生萬物,又能腐物,胃為五谷之海,后天之本,人之五臟六腑全靠胃氣旺盛,而營養(yǎng)之,又胃氣者生,無胃氣者亡。故取足三里,以健胃氣,而補臟腑之虧損猶如獨參湯之作用,因此足三里為全身保健要穴。
《馬氏溫灸法》:不少古籍均載,小兒不能灸足三里。認(rèn)為灸之可防礙小兒生長及引起目疾等。如《圖翼》云:“小兒禁灸足三里,三十外方可灸,不爾反生疾。”實則像小兒脾胃不和,瀉痢,嘔吐,痰喘等癥,在灸其它穴時配灸足三里,是??扇⌒У?,只是應(yīng)注意。小兒不宜,像成人一樣以足三里做常規(guī)保健穴使用,以免撤熱于下,防礙小兒生長。
附注:養(yǎng)生延年祛病灸,以麥粒直灸,每周灸一次,每次灸10-25壯,或每天連續(xù)灸6-10壯。若用于半身不遂,心臟病,腫瘤等大病用黃豆大的艾炷,灸15-50壯,以打通整個胃經(jīng)為度,不過重灸選穴時,應(yīng)適當(dāng)離脛骨遠(yuǎn)一些,以防灸瘡發(fā)后向周邊蔓延。重灸之前,宜先用圓禮刺出針感,再灸灸感會傳播得更快。
天樞穴
1、取穴:在臍旁平行二寸處是穴。
2、功能:有疏通調(diào)胃,理氣行瘀,消脹之特效。
3、主治:奔豚,泄瀉,赤白痢疾,腸鳴繞臍疼痛,飲食不化,水腫腹脹,久積冷氣,婦人癥瘕等癥。
天樞乃大腸之募穴,可清導(dǎo)一切濁滯,實用特效,與氣海相配,取氣??烧裣陆怪栆陨⑷宏?,取天樞者可調(diào)腸胃之氣,以利運行,二穴相合,可治腹寒疝瘕,奔豚失精,陰縮厥冷、腹脹氣喘、小便不利、婦科崩帶、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等癥,為治療虛勞、身弱臟虛、積寒痼冷首要之法。此中藥之天雄散,腎氣丸等穴,更為優(yōu)越,實為良方也。

共6頁   首頁 上一頁 3 4 5 6 下一頁 尾頁

查看評論

評論:溫灸的發(fā)展和作用及常用養(yǎng)生灸穴位

首頁 | 高級搜索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信息反饋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返回頂部 | RSS訂閱

Copyright © 2012 - tipstogelterpercay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