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寒最近一段時間總愛生病,厭食、便秘、夜驚、脾氣暴燥樣樣具全,真是苦死當?shù)?、媽的俺們倆。上周末俺家大人和俺帶著小妞去了中醫(yī)醫(yī)院進行就診,醫(yī)生告知可以適當進行捏脊,而且正是這個年齡段捏脊的最佳時期,不過小妞一直流涕,不適宜捏脊,待痊" />
捏脊治療寶寶常見病
寒寒最近一段時間總愛生病,厭食、便秘、夜驚、脾氣暴燥樣樣具全,真是苦死當?shù)?、媽的俺們倆。上周末俺家大人和俺帶著小妞去了中醫(yī)醫(yī)院進行就診,醫(yī)生告知可以適當進行捏脊,而且正是這個年齡段捏脊的最佳時期,不過小妞一直流涕,不適宜捏脊,待痊愈后方可捏捏。
前天俺見小妞流涕現(xiàn)象減輕,就將小妞放在床上,待小妞扒好后,俺就開始按照進行推、捏、揉、提這幾種方法進行自療,效果不錯,小妞不但不反抗,而且很舒服的樣子扒在那里隨俺捏來捏去。
今晚小妞更加興奮,不允許俺等,只要一停止捏,就會假哭,要俺繼續(xù)??磥碚媸亲屷t(yī)生說著了,一但把孩子捏舒服了,孩子就會喜歡捏脊,就會讓你給她捏來捏去,哎??!俺這回又成了一名外行的中醫(yī)大夫,呵呵~~
捏脊治療寶貝常見病3秘籍:
1、振奮寶貝督脈的陽氣
在中醫(yī)的理論中,人體腹部為陰、背部為陽,而捏脊的部位正好是寶貝的脊背。人體后背的正中間,叫督脈,主一身之陽,又因為人體的后背本身是主陽的,而督脈又在人體脊背的正中,因些可稱督脈為陽中之陽。捏脊通過捏拿寶貝的脊背,振奮寶貝督脈的陽氣,推動全身氣血的運行,調整全身的陰陽之氣,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。
2、刺激寶貝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
在督脈的兩側還有一個經(jīng)絡叫做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,在捏拿脊背時,這條經(jīng)絡也得到了相應的刺激,從而達到治療的作用。
3、刺激足太陽膀胱經(jīng)上的臟腑俞穴
在足太得膀胱經(jīng)上還分布著與人體內部臟腑解剖部位相鄰近的臟腑俞穴,通稱背俞。通過對這些俞穴的良性刺激,不僅可以協(xié)調寶貝臟腑之間的功能,促進身體的機能活動,還可以通過對寶貝某些俞穴的重點捏拿來治療某些臟腑的疾病。
哪些常見病適合捏脊療法?
捏脊的適應癥是寶貝的常見病,而且適應的病癥比羅廣泛:
1、消化系統(tǒng)病癥
作用最好的是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,如厭食、便秘、腹痛、嘔吐等。
2、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病癥
對一些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疾病,如睡眠障礙、睡眠不安、夜驚等,也具有較好的療效。
3、某些西醫(yī)診斷不出的病癥
當寶貝脾氣急或者哭、鬧、煩,這些癥狀如果讓西醫(yī)診斷,很可能認為是沒病。但是從中醫(yī)角度來看,則認為是一種病態(tài),也可以用捏脊療法治療。
4、其他一些病癥
捏脊還可有效治療多汗、貧血等寶貝的常見病癥。
給寶貝捏脊的常見手法:
捏脊療法主要是7種手法并作,推、捏、捻、放、提、揉、按一氣呵成:
1、推法:拇指和食指合作,在皮膚上輕輕往上一推,皮膚就出現(xiàn)一處皺襞;
2、捏法:把推起的皺襞捏拿起來;
3、捻法:雙手拇指交替沿著督脈向上捻,當捻過去以后,皮膚恢復到自然狀態(tài);
4、放法:放法就在捻法之中,捻的過程中有放的動作;
5、提法:在操作中默數(shù)“1、2、3、提,1、2、3、提”。
6、揉法和按法:是整個捏脊療法的最后兩個手法,這兩個手法在腎俞穴上進行,腎俞穴在寶貝腰椎二正中下漩渦旁開一寸半的部位,揉中有按、按中有揉、揉按并作,自內向外,自下向上。
專家提示:
1、捏脊最好在患兒早晨起來空腹的時候進行,這時如果寶貝哭鬧也不容易引起嘔吐,而且寶貝經(jīng)過一夜的睡眠,氣血得到補充,處于陽氣比較充盈的最佳狀態(tài),這時再通過捏脊鼓動陽氣,療效肯定好。
2、給寶貝捏脊的時候室溫不能過低,以免感冒。
3、周圍環(huán)境要寬敞一些,有的患兒不聽話,所以不要離桌子角很近。
4、捏脊的靈活性很大,比如說寶貝比較聽話,病情又比較重,捏拿的次數(shù)可以多一些。
5、1—2歲的寶貝,用提法如果覺得寶貝耐受不了,可以去掉,而推、捏、捻、放的手法可以做的次數(shù)多一點,療程也可以從6天延長至10天。
6、需格外注意的是,寶貝在發(fā)燒的情況下不要捏脊。
7、當寶貝后背有感染時,捏拿肯定會刺激傷痛的地方,最好也不要捏。
8、有血液病,特別是出血性的疾患,捏皮膚會出現(xiàn)出血性淤斑,也不應采取捏脊療法。
9、有心臟病或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發(fā)育不良不全的患兒,也不宜進行捏脊。
10、捏脊之后有一些飲食禁忌。從中醫(yī)來講,要注意寒涼。某些影響或消弱施術效果的飲食或調料也應加以禁食,如蕓豆、醋和螃蟹等。
(查看評論) |
Copyright © 2012 - tipstogelterpercay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人體穴位網(wǎng)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