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注
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
人體穴位網
  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中醫(yī)膏方 > 疾病膏方

慢性胃炎膏方

時間:2012-04-09 16:02:54   來源:人體穴位網  作者:tipstogelterpercaya.com

慢性胃炎膏方

【概述】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。其臨床表現(xiàn)為長期的消化道癥狀,如上腹部疼痛、飽脹、燒心、嘔吐及食欲不振等。其原因至今未完全明了,可由急性胃炎轉變而來,也可由煙酒過度、刺激性食物及藥物、生冷食物過服、暴飲暴食等因素所造成。根據(jù)胃黏膜的病理變化可分為3類:①淺表性胃炎,以胃竇部最明顯,呈彌漫性,黏膜表面呈紅白相間或花斑狀改變,有散在糜爛,以及灰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。②萎縮性胃炎,可見黏膜層皺襞平滑變薄,炎癥浸潤至黏膜下層,腺體大部消失。③肥厚性胃炎,皺襞粗大肥厚,黏膜層間質內細胞浸潤,腺體大量增生。根據(jù)纖維胃鏡及胃黏膜組織檢查可確診。

本病屬中醫(yī)學“胃脘痛”、“吞酸”、“嘈雜”等范疇,多與飲食不節(jié)和情志失調有關。嗜食辛辣,長期飲酒,飲食生冷,損傷脾胃;憂思傷脾,忿怒傷肝,肝胃不和,氣郁化火,傷及胃陰,以致升降失常;病久傷絡,血脈瘀滯,或見中虛而生寒象。故辨證常分肝胃氣滯、胃熱陰虛和脾胃虛寒等證型。治療則以調氣、養(yǎng)胃、溫中、助運為原則。

【治療】

【膏方調治原則】本病與肝脾關系最為密切,肝脾為藏血統(tǒng)血之臟,而胃為多氣多血之腑,胃病初起,多在氣分;遷延日久,則入血分。發(fā)病的病因雖各有不同,但是病機卻有共同之處,即“不通則痛”,要從廣義角度去考慮“通”的問題,邪盛以祛邪為主,正虛以養(yǎng)正為先。

脾胃虛寒者,可見胃脘隱痛,喜按喜暖,納呆,食后胃脘脹滿,或嘔吐清涎,面色不華,畏寒,疲乏,舌淡,苔白,脈沉細無力。治以溫中和胃,益氣健脾。方取黃芪建中湯加減。

常用膏方:

黃芪300克,黨參150克,白芍藥120克,白術150克,陳皮60克,半夏90克,木香45克,砂仁(后下)30克,川桂枝30克,大棗90克,干姜30克,茯苓120克,炒當歸90克,炙甘草30克,生蒲黃(包煎)90克,雞內金60克,谷芽、麥芽各120克。上藥共煎,去渣濃縮,加入飴糖500克收膏。每晨一匙,開水沖服。

濕熱互結,寒熱錯雜者,可見心下痞痛,時感泛惡,或干嘔作噦,腸鳴轆轆,腹瀉,便溏或秘結,舌苔薄膩而黃,脈弦或兼滑。治宜辛開苦降,健脾化濕。方取半夏瀉心湯加減。

常用膏方:

半夏90克,黨參150克,黃連45克,瓜蔞90克,黃芩60克,干姜45克,炙甘草30克,茯苓120克,橘皮60克,炒枳殼90克,蒼術白術各120克,澤瀉90克,藿香90克,大腹皮90克,延胡索90克,竹茹60克,生、熟薏苡仁各120克,砂仁、蔻仁各45克。上藥共煎,去渣濃縮,加入白文冰500克收膏。每晨一匙,開水沖服。

肝胃氣滯者,可見胃脘脹滿,飽悶不適,食后尤甚,時有噯氣,嘔惡泛酸,舌苔薄白或者薄黃,脈象沉弦。治以疏肝和胃,理氣止痛。方取柴胡疏肝散加減。

常用膏方:

柴胡90克,赤芍藥、白芍藥各90克,郁金90克,香附90克,川芎90克,生麥芽120克,延胡索90克,川楝子90克,炒枳殼90克,姜半夏90克,竹茹60克,海螵蛸120克,甘草45克,山楂神曲各90克,茯苓120克,煅瓦楞150克,佛手90克,九香蟲45克。上藥共煎,去渣濃縮,加入飴糖500克收膏。每晨一匙,開水沖服。

胃熱陰虛者,可見胃脘灼痛或自覺燒灼感,不思飲食,食后飽脹,干嘔噯氣,渴喜冷飲,大便干結,舌紅苔少且燥,脈細數(shù)。治以養(yǎng)陰和胃,清熱止痛。方取葉氏養(yǎng)胃湯加減。

常用膏方:

北沙參120克,麥門冬100克,石斛150克,炒當歸90克,白芍藥100克,甘草30克,炒扁豆100克,炙烏梅30克,蒲公英120克,生甘草30克,木香30克,陳香櫞90克,延胡索90克,黃連30克,蓮子肉90克,玫瑰花45克,炒谷芽120克,炙雞內金60克。上藥共煎,去渣濃縮,加入飴糖500克收膏。每晨一匙,開水沖服。

查看評論

標簽:慢性胃炎

相關閱讀:

    無相關信息

評論:慢性胃炎膏方

精彩專題

首頁 | 高級搜索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信息反饋 | 網站地圖 | 返回頂部 | RSS訂閱

Copyright © 2012 - tipstogelterpercay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人體穴位網 版權所有